气象条件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评估

大气环境服务产品——助力蓝天保卫战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雾、霾、沙尘等天气现象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央气象台基于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CUACE)及区域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质量最优集成预报系统,可提供未来9天精细化空气质量预报产品。通过与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系统的融合,可提供未来10天能见度、雾、霾预报产品。通过加强对多元资料的同化应用,研发了边界层资源应用、雾和霾中长期预报、环境气象影响评估等多种产品,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和减排效果评估业务体系,在历次重污染天气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过程中,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保驾护航。        

       

       
       

大气环境服务产品——助力蓝天保卫战

中国气象台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准确检测全国主要水体面积的年际间变化,并结合精细化的降水时间、降水强度和降水量等监测和预报信息变化,科学预测水体面积变化。        

       

       

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洞庭湖2017年最大水体边缘线
与1998-2016年水体出现频率
       

气象条件对植被生态质量的影响监测评估

                       

陆地植被生态质量气象条件影响评估涵盖草地、森林和农田三种典型的陆地植被类型。 以辐射、温度、降水、风等气象因子驱动陆地植被生态机理模型,结合气象统计、遥感监测、野外采样调查等多种手段,通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植被覆盖度、植被固碳释氧量、经济产量等多项指标科学、准确、客观评估全国陆地植被生态质量;构建植被生态质量改善指数,反应植被生态质量年际间变化情况,表征生态质量变化趋势。        

       

气象灾害与生态安全

气象灾害对生态安全的风险预警与影响评估

受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高温、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影响,森林、草地、农田等陆地植被生态系统,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受到威胁 。 警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致灾 模型,建立评估方法,搭建评估系统,实时预警和评估气象灾害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梳理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科学原理及防御知识,降低气象灾害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应对

针对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自然灾害,中央气象台建立了山洪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业务,发展了地质生态环境气象条件评价及基于山洪地质灾害的生态风险实时识别技术,发展了基于遥感的全国滑坡泥石流的智能识别技术,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中发挥显著效益,使应对生态灾害的关口得以前移。        

       

生态保护建设绩效考核气象贡献评价

       

为了科学、准确、客观的表达气象条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中央气象台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气象条件贡献率评价技术研究并取得了实用性成果,内容包括主体功能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与功能强度:植被最适地理分布、植被生态质量气候基线、植被生态质量气候控制因子、植被生态质量气象条件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植被生态质量气候变化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植被生态质量气象条件贡献率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植被生态质量损害贡献率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并针对典型生态示范区、脆弱区和治理区,研发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指标(如植被NPP、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森林覆盖率、“霾日数”)气象条件贡献率以及暴雨台风、山洪地质灾害对生态安全的致灾率,建立气象条件评价指标。